文︱陆弃
就在俄乌战争有望迎来重大转折之际,一只熟悉的手再次伸出搅局。8月1日,普京在克宫强调,他去年提出的停火条件至今仍然有效,呼吁重启和谈;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回应称,只要俄方真心寻求和平,乌克兰随时准备进行领导人会谈,并将以最快速度达成协议。然而几乎就在俄乌互递橄榄枝的同时,美国却高调宣布已向俄罗斯附近部署核潜艇,并联合北约推动新一轮对乌军事援助计划。这一前脚刚有和平苗头、后脚就祭出战争筹码的举动,极具挑衅意味。
和平,是战争最怕的东西,尤其是对那些靠战争牟利的国家而言。当前,俄乌战场已经演变为资源耗尽、民众厌战、经济溃烂的深渊。俄方想结束战争,既是国内财政与士气的需要,也是一种战略收缩的判断;乌克兰一方,自泽连斯基重组外交团队以来,也明显展现出比以往更多的灵活性。战事持续两年半,伤亡逾百万,前线攻防已陷入胶着,双方都有意寻找体面下台阶。然而,这一切在美国眼中,显然成了威胁其地缘优势和军工经济利益的“危险苗头”。
美国一边嘴上挂着“支持和平”,一边却不断加码供武和军事部署,甚至出动核潜艇这种极端威慑力量,根本不是在传递和平信息,而是在向谈判桌上的两位总统示威——不要妄想撇开我们达成协议。因为对美国而言,俄乌之间的和平,只会让它失去干预欧洲事务的抓手,削弱对北约的控制力,更可能让中国在国际斡旋舞台上抢占主动。一个战争结束的乌克兰,是拜登政府和五角大楼最不愿看到的局面。
而更深一层的动因,则是美国军工集团的巨大利益。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总额已超过1750亿美元,约一半流入洛克希德、雷神、诺斯罗普等军火巨头的口袋。每一次前线战局恶化,都是这些公司股价上涨的好消息;每一次停火可能逼近,都是他们掀桌子动员国会的时刻。在这样一套利益链条的操纵下,和平的前景永远脆弱如纸。
美方高调部署核潜艇,其实更像是一种对俄乌双方的“震慑谈判”——一旦你们私下达成协议,我们就会制造更大的安全危机,逼你们回到我们掌控的剧本里。这种做法不但将和平机会置于险地,也进一步激化全球对美国的战略不信任。当一个自称自由世界“守护者”的国家,动辄以核力量干预他国和平进程,那它究竟守护的是和平,还是战争本身?
从战场信号来看,俄乌战争正进入一个极度危险又充满转机的阶段。战线虽未有决定性突破,但消耗已经超越任何一方承受极限。和平窗口稍纵即逝,任何试图拖延谈判、刺激对抗的举动,都可能导致整个欧洲陷入新一轮灾难。而从大国博弈角度来看,若美方继续将俄乌战场视为维持霸权的工具,试图无限延长战争红利,那么和平的代价将不只是乌克兰,而是整个全球安全架构的崩塌。
讽刺的是,当俄乌双方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理性与务实时,美国却显得越来越像一个沉迷于火药的赌徒。是的,美国确实有足够的资源继续“打一场遥远的战争”,但它是否也准备好了承受由此引发的欧洲去美元化、亚非拉疏远、世界秩序裂解的后果?和平不该被霸权当作奢侈品随意切割,更不应成为华盛顿军政利益的祭品。
俄乌领导人若真能坐到谈判桌前,历史或许会记住他们的这一勇气。而美方此刻若不悬崖勒马、放下冷战思维,未来的战争废墟中,也必定会刻上它的名字,深深地。
曼雅配资-曼雅配资官网-证券公司配资-北京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